束机制、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和违约信息通报机制在内的“六项机制”,同时将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机制逐步延伸至农村私营、民营小企业的信贷领域;按因地制宜、量(更多精彩文章来自“秘书不求人”)力而行的原则,对具有资源、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、主导产业生产基地、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适当增加资金投入,提高对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,对大中型客户可通过银团贷款或社团贷款给予支持。 最后,通过创新来满足农村各类市场主体的金融需求。第一,可积极开发适合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差异性、多样化的系列金融产品,将商业银行在城市地区开发、开办的新产品尽快推广到农村;第二,广泛开展各类代收代付业务,代办农业地区的财政、税务、保险、电信等企事业单位的各项税费、补贴资金的缴纳和拨付业务;第三,可充分借助网络优势加大与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合作,代理其发放扶贫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业务;第四,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愿的基础上,进一步健全助学贷款和扶贫贷款的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,稳步开展建立担保基金推进小额贷款到户的试点工作。 主持人:农村合作金融如何处理好坚持为"三农"服务的宗旨与加快自身发展步伐的关系? 臧景范:首先要明确,只有坚持服务"三农"的市场定位,才能实现农村合作机构自身的持续发展。我国农村人口众多、农业生产资源十分有限,仅依靠农业和农村的自身发展,难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目标。为此,中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、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战略方针,要求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,建立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。在此背景下,农村合作金融需要把支持"三农"作为第一要务来作文章、出思路,顺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,这也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。 从自身状况看,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由广大农民入股组成,服务区域主要集中在农村,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和广大农民,服务对象以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为主,员工最熟悉的服务领域是"三农",这些特有的人缘、地缘优势,使其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。而且受区域经营特性所限,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资本、规模、成本、技术、人才、信息等各方面均受到严重制约,难以和大中型金融机构争夺大中型客户。这决定其无论所有制形式怎么变,业务怎么发展,都必须植根农村,贴近农民,"亲农则兴,疏农则衰"是一个用几十年艰辛历程验证了的发展规律,面 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下一页 |